一到假期就要停?運營公司分析這樣到底好不好
離過年還有倆月,不少老板開始給推廣按下暫停鍵。但這四種理由,聽著有理,其實藏著坑,得掰開揉碎了說說。
開裝修公司的老周最近總說:“今年投了三萬百度推廣,就接了兩單,年后再說吧。” 他沒細想,那兩單都是因為關鍵詞只投了 “裝修報價”,客戶問完價就跑,要是早換成 “老房翻新步驟” 這類詞,說不定能多抓幾個實在客戶。問題堆著不解決,明年無非是換個月份重復今年的困境。
做餐飲加盟的李姐算盤打得精:“年后想創業的人多,那會兒再推準沒錯。” 可她忘了去年正月十五后,同行們像春筍似的冒出來,“小吃加盟” 的關鍵詞價格從 20 塊飆到 50 塊,她投了錢連首頁都擠不進去。其實年前反而是空檔,最近搜 “2024 加盟項目” 的人,都是真心想年后開干的,這會兒推成本低一半,還能提前攢波客戶。
賣建材的王老板更糾結,三年推廣時好時壞,最近干脆停了:“先想想清楚再說。” 可他那賬戶里,一半關鍵詞是 “水泥價格” 這類泛詞,一半是 “濟南歷下區水泥配送” 這類精準詞,好的時候靠精準詞撐著,差的時候全是泛詞在燒錢。不清清楚楚找出波動原因,想破頭也想不出頭緒。
最擰巴的是做教育加盟的張哥,自己投推廣沒效果,隔壁老王靠抖音推成了三個代理,他既眼紅又犯懶:“快過年了,懶得琢磨。” 其實他的落地頁還停留在 “加盟優勢”,人家老王早換成 “加盟后三個月回本案例”,就差這一點調整,卻寧愿拖著等明年。
真別把 “年后再說” 當護身符。上周幫老周翻后臺數據,發現 “裝修避坑” 這類詞咨詢量不小,只是他沒投;給李姐查了去年同期數據,年前投的客戶成交周期比年后短 40%。年前有空,正好把賬戶里的關鍵詞篩一遍,把落地頁改改,甚至給老客戶打個電話問問為啥沒成交。
就像種地,秋收后得翻土施肥,來年才能有好收成。推廣也是這個理,年前把坑填上,把路鋪好,年后一開工就能順著勁兒往前跑。不然稀里糊涂過個年,正月十五后望著同行接單,你還在調試賬戶,可不又慢了半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