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競價托管:效果穩定需要時間
開建材店的王老板前兩天總攥著手機刷百度后臺,早餐時盯著 “今日咨詢量” 那欄數字嘆氣 —— 剛上線的競價廣告跑了三天,咨詢量像坐過山車,第一天 3 個,第二天 0,第三天 1 個。他忍不住給代運營打電話:“能不能調得穩當點?我這每天燒著錢呢。”
這種焦慮太常見了。不少老板把百度競價當成開開關,以為按下啟動鍵就得立刻有客戶排隊咨詢。其實就像蒸包子,面得發夠時間,火得慢慢燒,急著掀鍋蓋只會讓包子塌成面餅。
為啥一兩天出穩定效果多半是幻想?得先看看不同行業的 “脾氣”。做餐飲加盟的李姐最有體會,每年三四月份是旺季,想加盟的人多,這時候如果同地區只有三五家在推,廣告一上線可能當天就有咨詢。但她去年試過在臘月二十八投廣告,整個行業都在歇業,就算出高價,一天也難等來一個電話。這就是行業流量的脾氣 —— 旺季水大魚多,淡季再使勁也難網到魚。
更繞不開的是百度流量的 “怪脾氣”。做工業閥門的張總就碰過壁,他總說:“人家搜‘奶茶加盟’一天能有幾千次,我這‘不銹鋼截止閥’三天才百十條搜索,想穩定都難。” 這類小眾工業品,本身搜的人就少,就算所有流量都跑到他這兒,一天撐死也就三五個咨詢,想達到 “穩定” 的量級都不現實。反倒是做本地生活服務的,比如家政保潔,搜的人多且穩定,效果更容易摸到規律。
最讓人頭疼的還是同行那雙 “看不見的手”。上周城東的三家裝修公司突然較上勁了,原本大家都出價 60 塊搶 “婚房裝修” 這個詞,不知誰先加到 80,緊接著另外兩家跟到 100,硬生生把均價抬了近一倍。結果呢?前兩周每天穩定 8 個咨詢的公司,突然掉到 3 個,不是客戶少了,是廣告被擠到第二頁去了。所謂的穩定,不過是同行暫時休戰時的平靜,就像菜市場的菜價,總有攤主見機調價。
那效果波動時該咋辦?去年幫一家旅行社調過賬戶,他們發現周三國慶線路咨詢量驟降,沒急著加價,先拉了三天的數據對比:關鍵詞排名掉了的有 7 個,全是 “北京親子游” 這類熱門詞;再看同行創意,有家新上的廣告加了 “贈兒童背包” 的噱頭。找到癥結就好下手 —— 把那 7 個詞的出價微調,同時在創意里加上 “含兒童意外險”,兩天后咨詢量就回了上來。
正確的做法得像老中醫搭脈:先看關鍵詞報告,是不是核心詞排名掉了;再查對手動向,創意里有沒有新賣點;最后翻著陸頁數據,跳出率是不是突然變高。前陣子做法律咨詢的趙律師發現咨詢少了,結果是他把 “離婚財產分割” 的著陸頁換成了公司簡介,客戶點進來就走,調回原來的案例頁面,電話立馬多了起來。
其實老板們急的不是慢,是怕錢打了水漂。但百度競價就像種果樹,頭年得施肥剪枝,第二年才見果子。那些上線就想摘桃的,多半會失望。倒是像做餐飲培訓的陳老板那樣,每周三固定分析數據,對手調價他不慌,先看自己的轉化率有沒有掉,慢慢摸到行業的節奏,半年后咨詢量反倒比急吼吼調價的同行穩多了。
說到底,穩定不是一動不動,是摸透了規律后的游刃有余。就像老裁縫做衣服,量體裁衣才合身,對著別人的尺寸瞎比劃,怎么可能舒服?